疫情导致的线上教学会就此留下吗?韩国学生不这样认为

贾斯汀·芬多斯(Justin Fendos)说,在韩国,人们对网络学习的不满情绪日益突出,这凸显了远程教育的局限性

一月 5, 2021
Source: istock

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自全球疫情大流行开始以来,许多国家已经历了向在线学习的大规模过渡。韩国也许是最著名的例子,该国去年春天就已发布了在线课程的国家级授权。凭借其作为世界上联系最紧密的国家之一的声誉,韩国有时会将这项授权扩展到各个教育水平,使远程学习成为一种共享的国家经验。

许多作家讨论甚至称赞这些变化可能带来永久性在线学习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完全取代实体机构。但是,我的团队最近对疫情时代的线上学生体验与以前的线下学习者进行比较的研究警告,我们不应该直接跳跃到这个结论。

对于所考察的每种学习功效和结果,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线下学习。例如,我们对1088名大学生的抽样表明,线下课程提供 “迅速解决有关我所学知识的问题”的机会可能性大约是线上的8倍。学生说线下学习为教师和同学提供更多反馈机会的可能性分别是后者的10倍和20倍。

这些反应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但其他结果使我们感到惊讶。当被问及新信息在长期保留方面的差异时,学生更倾向于线下学习的可能性约为78%。当被问及学习效率(学习相同数量的新信息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时,学生选择线下学习的可能性为线上的两倍。也许最令人困扰的结果与学习动机有关:受访者说在线上课程中的动机较低的可能性约是后者的4倍。

我们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类型的影响。我们在理论课(例如旨在传播概念知识的历史讲座)和应用课(例如教授技能的化学实验室)之间进行了系统的区分。与理论课程相比,学生更喜欢应用课程的线下学习。例如,他们在应用课程中倾向于线下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可能性大约是4倍,而在应用课程中倾向于在线下以获取教师反馈的可能性是后者的两倍。

这些数据表明,学习目标对于调节学生的看法非常重要,这提供了有趣的预测,即与应用较少的同龄人相比,应用课程学习较多的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对在线学习产生更大的不满。

我们关注小组的学生通常对大流行病迫使教授在短时间内进入线上教学这一事实表示高度关注,这可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大多数学生都为讲师的准备程度和诚恳度的重要性发声。正如我们焦点小组中的一位学生所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位指导老师正在努力地使人们容易接近并鼓励我们提出问题,我们会觉得他们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此我们也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注意……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看到(讲师)不回应我们的反馈或告诉我们自己寻找(对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我们自然会感到不满意,也不太可能全力以赴。 ”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整个韩国发生了一系列针对线上学习的公开抗议活动。许多人要求退还学费,常常将教学质量低下作为理由。某些缺陷最初与服务器故障和在线基础设施中的其他缺点有关,但我们的调查表明,学生现在感觉这些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不过,一些机构,例如建国大学,仍在进行部分退款。正如我们的一位受访者所说:“为什么我知道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效率要比线下授课时少,而我还要支付相同的费用?”

这样的评论表明,韩国学生急于恢复线下学习,这使得永久性的在线过渡非常不可能。如果这场革命不是在像韩国这样线上学习的国家开始,那么它就不会在任何地方开始。

贾斯汀·芬多斯(Justin Fendos)系韩国东西大学(Dongseo University)全球生物科技系的本科教育主任。

本文由张万琪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

后记

Print headline: Online is a distant second

请先注册再继续

为何要注册?

  • 注册是免费的,而且十分便捷
  • 注册成功后,您每月可免费阅读3篇文章
  • 订阅我们的邮件
注册
Please 登录 or 注册 to read this article.

Reader's comments (1)

The idea of moving to fully virtual learning or distance learning has both positives and negatives. For many students, as you pointed out, this style of learning is dissatisfying, especially if the faculty leading the classes don’t know the best teaching practices for such a course. Do you think that, if the faculty and technical issues were resolved, students could have a higher satisfaction rate? Or is the idea of a fully virtual schedule unlikely to be popular at all?